本书分四篇。第一篇主要论述民族学的定位、方法论及方法。自然生态、生计、语言、习俗及宗教都是民族共同体产生发展不可逾越的问题, 因而构成民族学的研究内容。它与人类学的定位相同; 平衡和谐发展论能够回答人类能够走多远的终极问题, 因此它构成本书的方法论; 田野调查为主, 其他社科方法为辅是民族学基本研究方法。第二篇为生物属性论: 血缘与地缘交替作用的结果, 就使地球上不同民族之间从体质特征上区别出“你”、“我”、“他”。 第三篇为文化属性论: 文化性是人类不同民族在顺应自然和人类内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习得和发展的结果。各个文化因子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并构成文化的整体性上的特征更能使 “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第四篇为建构属性论: 建构性是人类族群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存境遇遇到严重挑战的反映; 建构性是不同族群的人类对族群的集体意向性认识并讨诸于行动的结果; 建构性得以实现与族群这种人类共同体在不同政体形式下不断从实体向虚拟转化密切相关。
作者:孙红卫
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作者:伍婷婷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组, 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
出版: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徐黎丽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9.7
作者:徐黎丽
出版:民族出版社,2005.3
作者:斯托里(Storey, John)
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